大伙好,我是钓鱼之家的钓友“外出不空军”,非常高兴和大伙一块推荐一下,鱼饵应该怎么样选择和怎么用!
1、饵料配方的选择
无论在什么地方钓鱼,饵料配方的运用一直让钓鱼人为之开心的,尤其是目前产品饵料配方琳琅满目,可用法不尽相同。有“南香北腥”、“春冬季钓鱼腥,夏秋季钓鱼香”等等。但,在海量水库的野生环境下,饵料配方的味道尽可能接近原味更好,视你要钓的鱼种而定。你得先知道这里的鱼喜欢吃那些,习性是什么,如此才能有针对性的作钓。
举鲤鱼这个例子吧: 鲤鱼是底层鱼,喜欢在阴暗,水较深的水域生活,是杂食性鱼类,那样鱼饵既能够用蚯蚓,也可以用玉米,红薯等,产品饵钓的话,我一般用以下饵料配方钓鲤鱼,譬如:
老鬼野战九一八2份+ 螺鲤2#2份+天下鲤1份,
化氏饵料配方:一品鲤3份+野钓7号3份+大无双2份+尺上2份
钓鱼之家的饵料配方:七鲤香薯味+随意搭配+五粮诱1号或鲮罗翘+少许雪花粉
本人自制饵料配方:用红心红薯,蒸至6|7分熟,外表软糯,有硬芯,可切1厘米左右挂上钩,下钩挂蚯蚓即可,可以草鱼,鲤鱼兼钓,饵料配方入水将来,红薯外表的红色显眼并且可以产生雾化,可以吸引鱼过来吸食,蚯蚓不断扭动,刺激鱼的视觉,就会开口吃食。
当然,鱼饵的搭配远远不止这类,我大概总结出以下两个方面:
1、若是钓大型鱼,如:鲤鱼、草鱼、青鱼等,因为钩子大,线粗,所以鱼饵必须要有粗颗粒的成分。饵料配方入水后要有雾化,粗颗粒吸足水后散发香味,吸引大鱼来诱食,也可以起到打窝留鱼的成效当然用蚯蚓,玉米等钓饵也可以,但搓饵的话最好少加或者不加拉丝粉,状况依据自己调整,譬如水比较深可以打黏或者多搓几下,到底钩上还有饵料配方在雾化,添加后会干扰雾化的状况,假如要加,要选目数低一点的,做爆炸饵时可以添加一些,增加雾化时间。
2、钓中、小型鱼,譬如:白条,鲫鱼,黄尾,鯝鱼之类。饵料配方特征是细腻,以钓鲫鱼为例:饵料配方偏腥香,依据气节不同,地域不同,可以灵活变化,野生鲫鱼比较喜欢吃香腥一点的,味型偏谷物类的,野生鲫鱼大多都吃碎屑,昆虫,遗落的庄稼,谷粒等等。
这个季节水温渐渐回暖,鱼急切需要补充蛋白质,所以味型还是偏腥带香,到了夏季味型就能偏香,腥少,依据水深和地形添加适当的拉丝粉,建议用目数大的,拉出来的饵料配方比较小,更容易鱼入口
2、饵料配方的用法
选择好使什么饵后,就能开饵调制了,这里建议大伙若是首次去陌生水域钓的话,首次尽可能不要开太多,一是假如味型不对鱼口,可与时调整状况,二是开太多或许会用不完而导致浪费。三是开得太多了的话,在用过程中或许会有反水现象,影响饵料配方用成效。当然,假如你很了解这里的鱼,那样大可不必,开自己所需的量就好。
在调制时,大概的配比是如此的:主攻饵+基础饵+状况饵,要依据鱼情而定,在添水的时候,一般时是1:1的饵水比,也可以自行调整,水最好一次加好,然后立刻把五指岔开,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搅拌,如此不会破坏拉丝粉的网状结构,拉出来的饵料配方够饱满,丝的分布均匀,更容易上鱼。待饵料配方吸足水份后,就能依据自己需要打黏调整状况。
有的钓友喜欢稍微多加一些水,搅拌后再加少许饵收水,如此也行。有些时候,饵料配方的颗粒比较大,假如需要细腻一点的,可以把饵料配方倒在抄网头里,过一遍筛,把大颗粒的留下来,筛过可以直接加水调制。或者在用之前,先把饵料配方加上水浸泡一下,让其吸足水分变软后再去调配,成效更好。
在上饵时也应该注意几个方面:以搓饵为例,搓饵一般是钓大鱼的,钩子大,饵团也大,因此在上饵时,因为搓饵大多不添加拉丝粉,所以饵料配方的状况在于你上饵的手法。依据钩子的大小,先捏一小团,用右手拇指、食指、中指掐住,把钩子钩入饵料配方,右手顺势往后拉一下子线,使钩子的地方更贴近饵料配方的中心,用手指在钩子的部位稍微捏几下就好了,假如水深或者有小杂鱼就多捏一下,延长雾化时间。钩柄处的要松散,有益于在水中的雾化,用饵的内芯钓鱼,加起到了诱与钓结合有哪些用途。应该注意上饵时不可以反复,使劲地揉捏,容易把饵料配方“捏死”,影响用成效。另外,在中鱼后上饵之前必须要洗一洗手,把鱼腥味洗干净,用毛巾擦干,再去上饵。此办法可以防止鱼饵上沾有鱼身上的黏液,影响饵料配方的味道,让鱼有警觉性。
开拉饵一般合适钓中小型鱼,不过饵水比要控制好。在普通的饵料配方里都含有拉丝粉的成分,可以参考鱼情,水情,适合地添加拉丝粉,不可过多的添加,或许会导致挡口的现象。醒好饵后团在一块,双手稍用力挤压一下饵团,把饵团里的空气给挤压出来,有益于钩子拉饵。在拉的时候也应该注意:饵团拉大或者拉小取决于你的手法上。有平拉、侧拉、直拉的手法,一般直拉拉出来的饵团更大,而侧拉或平拉加比较小了,另外,也跟你用的拉丝粉有关系,前面我介绍了钓大、小鱼的拉丝粉用法,假如用目数低的,拉出来的饵团就更大。相反,若是目数高的,拉出来的饵团就比较小。提升了入口性。
总之,鱼饵方法没固定的配方和比率,都要靠大伙在平常持续的作钓经验中积累,遇见鱼口变化,准时改变用饵思路。我不主张调配饵料配方生搬硬套,这个只有多试一试才了解。
钓鱼123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不能转载!违者必究!